关于朱伟的艺术评论



1.“毫无疑问,朱伟是近年来东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具有良好素质和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油画家之一,对于他今后的成长,我们可以抱以期待。⋯⋯朱伟在走向新空间。”

——殷双喜,《中国油画》,1991


2.“作为一个年轻的学术带头人,他试图把本土文化和地域文化做更进一步地整理和归纳,争取同西方油画在高品位上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契合点”,“朱伟的努力不是同一画面中空间的丰富和错位,与立体主义不同,朱伟着重于空间的单纯化,即有限制的、非无限深远的概括空间。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逆向活动,其学术旨趣指向早期文艺复兴的弗朗切斯卡、凡爱克等著名画家”,“正是这种传统的继承,加上他对于现代油画在探索中的独立思考,是这位青年画家步入了一方新的天地⋯⋯”

——王立民,《文博斋》,1994

 

3.“朱伟的出色处是,当他按前一种路子创作实践时,能顺手成章,屡见佳作,且在提高;当他不安于此而力求寻找其他蹊径而有所创新时,他也不太艰难——当然费了很大辛苦——就开始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并非肤浅依傍的风格——包括题材、精神、意味、语言形式都在内。”

——钟涵,《朱伟画集》,1995

 

4.朱伟的油画《风景-山水印象》激发出源于他对中国故土记忆中山水的想象,并迸发成画刀下的色彩碎片”

——纽约皇后区会员双年展策展人Louise Weinberg,2000

 

5.“他的作品的艺术风格是具象中的抽象,理性中的情感和再现中的表现。他加入作品中的每一处亮点都使他的画作更加贴近生活。他的艺术话语用的是一种人人都能明了的语言。”

—— Joanie Goldberg,《艺术作品》(National Art League美国国家艺术联盟),2001

 

6.“不像同一地域和时代展露出的其他中国艺术家,朱伟有意识的采用西方现代主义手法,⋯⋯他的(艺术)形式总是别具一格,并且情感充沛。也许正是因为这份对中国传统的保留和依恋使得朱伟在故乡受到推崇,并驰名于欧洲收藏家。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朱伟向着杰出艺术家在其中追求真与美的美国大熔炉大踏步前进。”

——Hwing-lih Chou(纽约市立大学美术馆策展人),《丝绸之路:传统与优雅》2004

 

7.“他创作油画艺术作品所遵从的规则是: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秉承传统原则,而在传统艺术发展中强调当代艺术(观念)。二者不可或缺。他的艺术风格是:“具象中的抽象”,“理性中的情感”,“再现中的表现”。他已在关注强调油画语言风格时的尺度,并在矛盾中寻找个性身份。”

——Rich Lontine (纽约Rutherford艺术学会),2004

 

8.“朱伟的一部分具备类似浑然天成的混合属性,同时兼备后印象主义和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特点。朱伟的山水画使观者与画面保持距离,足以唤起一个似曾相识的乡村画面记忆,但是它们又过于抽象使人难以在现实中定位画面中的世界,就像看一幅宋代山水画时那样。尽管朱伟的图画与观者保持一定的时空距离,厚密的画面质感却贯穿平面,指向观者,似乎伸手可触。这并非强调触感;它并不是一种油画画面的向外延伸,而是画布本身的形态使然。朱伟的山水画将观者推远并排出画面,但这观者与图像、观者与指示物之间不可或缺的距离则被艺术媒介可触的质感所贯穿。”

—— Nicholas A. Kaldis教授( 美国纽约Binghamton大学),《穿越经验:朱伟》2006

 

9.“朱伟的山水印象油画自由的跨越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借助将记忆中的山水寓意投映到画布上,他通过优美富于诗意的方式和对线条、色彩支离破碎的表现捕捉并表现贯通他个人过往、现在和将来的印象...。他的艺术拒绝任何对中国艺术普遍性假设,而是寻求各自的独立个性。”

——Dr. Meiqin Wang (独立策展人,美国Binghamton大学艺术史系博士),

《全球化,亚洲风格与中国个性》,2006

 

10. “多年来我阅览了众多艺术家的履历,其中却从没有一位拥有如此众多的能写满一张又一张纸的展览、荣誉和奖励、头衔和收藏项目。就在NAL我们能有幸一观他的部分作品。我们曾多次观览过他的油画⋯⋯步步贴近去观赏他那天才手笔下描绘出的壮丽作品。”

——Joanie Goldberg《艺术作品》(美国国家艺术联盟)“艺术家、教授---朱伟”,2006

 

11.“朱伟通过更为抽象的感官表现;.....朱伟将具象和抽象的语言融汇一体。”

——Seokyung Han, Fumiwo Iwamoto, Meiqin Wang(策展人),2006

 

12.“朱伟教授,一位油画大师,再一次用他禅道一般的绘画技法款待了我们的会员之夜。朱伟教授,一位来自中国的纯熟的艺术家和教师,获得了大量的艺术奖项并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

——Michele Minor 《艺术作品》(美国国家艺术联盟),《绘画—全世界的语言》, 2006

 

13.“寥寥数笔,朱伟已将自己的艺术语言转化成了的世俗审视;这种审视将他的每幅画都标上那些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基本问题的深刻描述。”

——Catherine Y. Hsieh, 《纽约艺术》杂志-“社会改革家”, 2008